我國電力應用中常見的電能質量問題主要有:諧波、三相不對稱、陷波、電壓閃邊、諧振暫態、脈沖暫態、電壓瞬變、噪聲等。中國經濟發展離不開電能,因此電能質量治理新技術的研究勢在必行。
現階段,電能質量治理技術的突破與創新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完善了電能質量分析方法;二是在電能監控方面取得的突破;三是人工智能技術在電能質量治理技術中的應用。
電能質量治理產業現狀
電能質量的好壞關系著國家經濟的總體效益,隨著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在電力系統的運用,電能質量治理又得到的進一步提升。目前,我國電能質量治理市場在各方努力下迅速成長,尤其是濾波設備和無功補償設備,發展較快。
但電能質量本身并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無功功率補償、諧波治理、三相不對稱治理等等都屬于電能質量治理的范疇,主要的電能質量治理的市場為無功補償和諧波治理裝置,兩項疊加,我們基本能夠得出電能質量治理市場的空間和變化特征。據測算,2013-2019年我國電能質量治理產業快速擴大,2019年可以達到1212億元規模。
電能質量治理技術現狀
我國電能質量治理技術起步晚,發展較快。近年來國內電能質量治理技術專利申請量持穩步上升趨勢。
從專利類型來看,截至2018年7月,國內電能質量治理技術專利申請是以發明專利為主,占專利申請總數的比重為48.41%;實用新型專利占專利申請總數的比重為33.45%,而外觀設計專利所占比重最少。
目前國內電能質量治理技術按常用方法分類,分為五大重點技術領域,即電能質量系統、無功補償、諧波治理、負序治理和電壓波動與閃變抑制技術等。國內電能質量治理產業中含金量較高的技術是無功補償技術和諧波治理技術。
電能質量治理產業未來趨勢
對于電能質量治理未來的發展趨勢,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將主要表現為以下三點。
第一,產業規模將保持快速穩定增長。當前的經濟形勢非常有利于電能質量企業的發展。節能減排、智能電網等政策標準的推出為電能質量的發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政策環境。國內電能質量的市場空間非常廣闊,且隨著用戶對電能質量的認知度不斷提高,市場空間將越來越大。
第二,專業人才需求將進一步加大。當前,我國電能使用效率與國外仍然存在較大差距,隨著政府、企業、用戶對電能質量的日益重視,高水平的電能質量治理專業人才將成為行業爭奪的“熱點”。
第三,越來越重視提高產品的附加值。物聯網、人工智能、智能電網的發展,可以為電能質量治理產業“賦能”。未來,用戶將不僅需要電能質量治理企業提供相應的硬件產品,更需要企業提供一套包括診斷、監控、數據分析等全套解決方案,有效提高產品后續服務能力。